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傳統醫學對兒童肥胖的看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賴佳鈺醫師
 
    本文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兒童醫院院訊Vol.004刊載

 
      近年來台灣地區由於經濟發展、營養狀況改善再加上國人飲食西方化的影響,國人肥胖盛行,尤其兒童肥胖增加的狀況讓人不禁感到憂心,一般民眾都知道成人的肥胖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罹患率或死亡率有密切有關係,殊不知兒童肥胖也同樣有罹患上述疾病的機會,並且對內分泌功能、心理及社交學習上也多有影響。
  肥胖是指儲存在身體裡面的脂肪過多超過生理需求反而有礙身體健康的狀態稱為肥胖。台灣衛生署定義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情形是以該年齡層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的百分位作為肥胖定義:當BMI超過該年齡層的85百分位數值時為過重,超過95百分位值時則為肥胖。
  肥胖症可分為病理性和單純性肥胖兩大類。病理性肥胖起因於先天遺傳性疾病、代謝性疾病或內分泌疾患所引起的繼發性肥胖;而單純性肥胖臨床找不到導致肥胖的原發性疾病,這類小朋友有個特徵就是食量大又少運動,攝入的熱量超過消耗量,多餘的熱量則轉為脂肪蓄積體內所造成的。單純性肥胖佔小兒肥胖的絕大多數。因為肥胖兒童有潛在併發糖尿病或高血壓等疾病的可能,故要提早介入體重控制。但在治療時兒童肥胖仍必須考慮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需求,避免陷入「只要減重就好」、「只要不吃就好」的迷思。
 
中醫對肥胖病因的認識:
  1. 先天稟賦:中醫認為體型的胖瘦與先天稟賦密切相關,與現代醫學發現肥胖與遺傳基因有關不謀而合。
  2. 飲食不節:飲食因素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醫古籍《臨證指南醫案》中指出: “濕從內生, 必其人膏粱酒醴過度,或嗜飲茶湯太多, 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膩之物。其人色白而肥, 肌肉柔軟”。對於兒童來說, 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需大量營養物質,所以常表現為食欲旺盛,小兒又特別喜歡吃甜食或烤炸等熱量過高的食品,一旦小兒不知節制並且父母也不加以控制,常常導致營養過剩而產生肥胖。故預防兒童肥胖的發生,適當控制飲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必要的。
  3. 好靜惡動: 現在學童課業壓力重,休閒娛樂又多尋求網路遊戲,長時間坐在書桌或電腦桌前,運動量常常嚴重不足,日久可能造成肥胖。
中醫對肥胖病機的認識:
  人體物質能量代謝與臟腑功能尤其與脾、腎兩臟有關。脾主運化,與營養的吸收、運用有關;而腎藏真元之氣,更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中醫認為肥胖與氣虛、痰、濕、瘀等病機有關,其中氣虛又主要是以脾腎功能失調為病理基礎。
 
中醫對兒童肥胖的治療:
  在預防和治療單純性肥胖症兒童與成人截然不同。因為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在減肥的同時不能妨害兒童的生長發育, 所以現行的多種成人減肥法並不適合運用於兒童, 比如禁食、西藥、手術等。中醫對兒童肥胖的治療,臨床上仍是以恢復臟腑氣機功能為主,如肺脾氣虛型可選用防己黃芪湯治療;若屬痰濕內阻型則可考慮溫膽湯合平胃散治療。若兒童對針灸不生畏懼,也可考慮體針治療法,利用循經取穴如內關、水分、天樞、豐隆、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使得氣血運行流暢,氣足則痰飲水濕得化。若對針灸畏懼者也可利用循經推來治療,循肺、胃、脾、腎經走行部位進行推拿活絡經絡氣血促進臟腑功能。
 
肥胖的飲食與衛教:
  因為體型肥胖易招致別人異樣眼光,導致小兒的心理障礙甚至社交困難。所以家長要教育患兒正確對待肥胖,既注意飲食控制,又不過度緊張,並多給予鼓勵患兒參與戶外活動與正常社交。
  1. 飲食管理: 小兒減肥不能採用饑餓療法, 而應以限制飲食為首要。限制飲食必須不影響小兒基本熱量與營養素的需要以確保小兒的生長與發育。兒童避免挑食、偏食, 勿食過肥、含糖過高或油炸食品, 每日以粗糧、蔬菜、水果為主食, 注意膳食平衡。飲食方面要減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量,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雞蛋、豆製品等需攝取充足。並確實執行睡前2小時禁食的習慣。
  2. 加強戶外活動和體格鍛煉:如體操、跳繩、爬樓梯、慢跑、仰臥起坐、打球等。 應每日堅持活動和鍛煉,運動以身體出汗為宜,避免劇烈運動而使食欲大增。
兒童醫院院訊Vol.004刊載

冬病夏治 三伏貼


醫師  賴佳鈺

一品堂中醫診所 大里、南屯分院主治醫師
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主治醫師


    
何謂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就是指在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變,如氣喘、鼻過敏、胃病等等疾病;而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氣候炙熱且人體陽氣充沛的時機,對身體進行調治,這時最易把在處於蟄伏狀態的病邪消滅,以預防進入冬季時舊病復發的狀況。當人體虛弱的陽氣得以調養恢復之後,在冬天時的抗病能力也會增強。所以夏天可是調養身體的好時機!


認識三伏貼


  三伏貼是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的一種治療方式,也是中醫學上順應節氣的一種特殊療法。   


     傳統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節氣中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遵照古籍,這是一年之中最炙熱的三天,亦即所謂的初伏 、中伏、末伏,來施行貼藥治療。


     三伏貼就是利用三伏日的日子,在患者身上特定的經絡、穴位貼上中藥製成的熱性藥膏。藥膏會在穴位皮膚上產生局部刺激,進而激發經絡之氣,發揮經絡穴位本身的理氣血、調陰陽、補虛損等多種治療作用。

     三伏貼適用的疾病包含了以下幾種疾病,例如呼吸系統的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喘、慢性咳嗽、體虛易感冒,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腸胃虛弱、慢性腹瀉等等。臨床上多選用肺、脾、腎經或任、督二脈等經絡穴位進行貼敷。臨床觀察及研究顯示,患者連續三年接受三伏貼治療時臨床症狀改善效果更佳!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立秋、白露中醫轉骨好時機




                      

                                       醫師  賴佳鈺

                                                          一品堂中醫診所 大里、南屯分院主治醫師 

                                                          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主治醫師  



為何要轉骨?


大家常提到的轉大人其實就是青春期是從兒童轉入成人的過渡時期,生殖系統逐漸發育成熟開始出現第二性徵,最终獲得生育能力的過程。青春期(女孩從1112歲到1718歲,男孩從1314歲到1820歲。青春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響,體格生長出現出生後的第二個高峰,在第二生長高峰期身高增加值約為最終身高的15%。



轉骨的緣由:

轉骨在過去有其時代的社會環境背景因素。因為兒童的成長包括體重、身高的變化,都需要良好的營養狀況做支持。其一,在過去農業社會時家庭經濟狀況普遍不佳,兒童營養常常不足。其二,過去衛生環境不佳,寄生蟲感染的狀況是非常常見的,所以需要驅蟲調整腸胃機。其三,過去因農務繁忙,兒童有時也需幫忙家務、農務引起筋骨之勞損,並且兒童生性活潑好動,跌傷撲傷在所難免,故祛傷解瘀利氣血循環在成長發育方面有其必要。反觀現在的兒童在營養方面大致上多無缺乏甚至有營養過盛的現象,但因偏食的狀況導致營養不均的現象更為常見。故轉骨重點在調整飲食不均、健脾助運、通利氣血為主。



中醫轉骨的想法

猶如植物的生長需要水、陽光、土壤,若缺了一樣生長一定會受限。若有蟲蛀更會有礙植物的生長。小兒的生長也像植物的生長一樣需要水、陽光與土壤三要素。在人體,就是陰血等物質、陽光-是身體陽氣的能量、而土壤就是人體腸胃的吸收功能,這三者若有一個項缺乏就會導致生長的障礙。像是身體本身有疾病或如有寄生蟲感染、或氣喘的小朋友使用類固醇、或者像鼻過敏的小朋友晚上睡眠品質不好等等,都可能導致生長的障礙。所以轉骨的概念就是要把牽制生長的阻力的疾病做治療,並且身體內在的臟腑功能強健起來使得生長順利。在『轉大人』的過程中,目的不僅僅是『長高』而已,重點在於促進生長發育、調整臟腑功能、改善體質、並且強壯體格。


轉骨常用之中醫藥治療

中醫廣義轉骨以調整體質、強健體魄為主,處方依醫師診察後依個人狀況進行調理為主。傳統之轉骨則以健脾補腎,祛瘀活血利氣為主,使得營養吸收均衡並調節荷爾蒙,來強健臟腑、強筋健骨、加強生長發育。會依不同體質需求做個別性的治療。如食慾差體質瘦弱的兒童可用四神湯來開胃健脾;常做激烈運動導致跌撲或碰撞的兒童則可服用祛傷解鬱的九層塔頭燉雞;若因腸道寄生蟲感染導致營養吸收差的可服用狗尾草燉雞來調理。臨床上還會選用桂枝湯、小建中湯、四君子湯、四神湯等處方做基本方再加減用藥做體質調整的轉骨調理。若正值青春期已出現明顯性徵發育的男女童,則可加入補腎之中藥材來做調理。轉骨方男女有別,共同方向皆是補氣補血、補腎益脾,但女生偏重調肝養血調經,改善女性生理及胸部發育;男生則偏重補腎益氣。


服用轉骨方的最佳時機

依廣義體質調理的轉骨觀念其實四時皆宜,在『立秋、白露』期間進行調理效果更佳。國曆的八月初七前後,節氣為「立秋」,此時快進入秋季,萬物開始儲存養分準備過冬,並為未來的生長作準備,此正呼應中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觀念,此時調理效果更佳。但若有加強補腎陽藥物之轉骨處方,則建議在確定青春期體徵出現後再服用,以避免過早刺激發育反而導致性早熟。


男生:約在開始變聲後

女生:約在第二性徵發育、乳房發育或初次月經來後,即可開始使用。



生活衛教

1.    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因生長激素在夜間分泌故盡量在10點以前入睡,多做跳躍式的運動也可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

2.      反之甜食、含糖飲料因含有過多的糖分反而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建議盡量減少攝取。

3.      大白菜、空心菜、竹筍、酸菜、咖啡、茶葉、冰涼冷品等寒性食物因不利脾胃營養吸收,且不利氣血循環,故盡量少吃。

4.      可多攝取

蛋白質、鈣質(小魚乾、芝麻、黃豆、黑豆、牛奶)、礦物質鋅(牡蠣、蝦子、豬肉、肝臟、蛋、牛奶、豆類、小麥胚芽、南瓜子,都是含鋅量較高的食物)鐵質(肝臟、豬血、紅肉、蛋黃、堅果、綠色蔬菜等)西醫學認為骨骼的發育是通過鈣、磷代謝來實現的,而錳卻是直接參與鈣、磷代謝。同時,鋅和錳又透過影響蛋白質的合成,而對骨骼的發育產生作用。缺乏鋅、錳可以引起骨骼生長停滯或緩慢。實驗也證明鋅、錳可以加速骨骼的生長。一些常用的補腎強筋健骨的中藥,鋅、錳的含量都很高,可明顯改善生長發育。


   最後提醒,生長一定要找專業的中醫師根據體質來做調理,在適合的時間依個人體質來服用轉骨處方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避免過早服用過於滋補腎陽的轉骨方避免揠苗助長,反而過早出現性徵早熟的狀況。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大腸激躁症的中醫治療

醫師  賴佳鈺

一品堂中醫診所 大里、南屯分院主治醫師
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主治醫師

 
病例介紹:
 
一名30多歲擔任業務工作的男子自大學時期就常腹痛腹瀉,症狀一日數發,只要工作壓力大或吃飯太急就會出現腹痛、腹瀉的問題。經西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近10年來深受困擾,情緒壓力更為緊繃。求助中醫,經給予疏肝健脾的中藥治療後,腹瀉、肚子疼痛等問題終獲改善。

什麼是腸躁症? 腹痛、腹脹、腹部不適是大腸激躁症主要的症狀,但症狀因人而異。
常見的徵狀如下:
1.
腹瀉:發生的非常緊急,在飲食後更嚴重。
2.
便秘:會造成病人很不舒服,病人覺得費很大的力氣,仍然解不乾淨。
3.
有時腹瀉,有時便秘。

可能還同時出現:
腹部常脹氣;
腹痛或絞痛,但是在排便或放屁之後獲得緩解;
噁心、胸痛、消化不佳等胃病徵狀; 糞便上有黏液.. 等等症狀。
腸躁症的病人可能在任何時間發生一個或多個徵狀,不同的時間發生的徵狀也不完全相同。徵狀嚴重程度不一,變化很大;但是在遭遇壓力時徵狀特別嚴重。
 
腸躁症的病因:
目前沒有完整的答案。腸子肌肉不正常的痙攣和比較敏感是大部份徵狀的原因,但是還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腸子肌肉會不正常的痙攣和比較敏感。

診斷
診斷腸躁症必須根據徵狀,並排除其它所有可能引起相似徵狀的疾病之後,例如感染,發炎,潰瘍,憩室,和癌症,才能確立腸躁症的診斷。

腸躁症的中醫治療
本病在中醫的病名為「泄瀉」、「便秘」、「腹痛」。因症狀的發生多與情緒壓力有關,在中醫病因多屬情志失調引起肝鬱氣滯或肝脾不調的問題,表現出腸道傳導失司的症狀。中醫治療腸躁症原則在初期以疏肝、健脾、和胃為主,病久遷延則加強溫補脾腎。若腹瀉次數太多則會加強滲濕藥物;若是便秘較重則加強理氣、消導之品。

針灸治法
體針 :腹瀉取足三里、天樞,實證瀉之,虛證補之;便黏液取陰陵泉、陽陵泉;腹痛便秘取支溝、天樞;脾胃虛弱取脾俞;脾腎陽虛加腎俞、氣海、關元,可加溫灸;肝鬱加太衝、行間。

飲食衛教
平常保養,首重減少壓力並調整面對壓力的態度。適度運動,放鬆心情。
飲食方面,多吃含纖維的食物,避免咖啡因,酒精,減少脂肪的攝取,避免食用會產生氣體的食品如:甘藍菜、花椰菜、蘿蔔、大頭菜、大豆、和豆科植物。
避免吃大餐,平時少量多餐可以減少症狀。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秋季中醫養生


換季的秋天,如何好好照顧身體?
         Gold FM廣播   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賴佳鈺醫師

【元氣生活901】很多人在夏天時,身體都很好,但一到秋冬季節,什麼毛病都開始出現。因為早晚溫差比較大、天氣乎熱乎冷的,我們人類在寒冷的天氣中,會因為寒冷而顫抖,這個時候身體會消耗能量以產生熱量,周邊血管會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心臟工作量會加倍,所以就會增加腦血管病變和心肌梗塞發作機會。如果是已經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比起其他季節來說容易惡化,尤其是小小孩和老人家,到了秋冬,會容易罹患呼吸系統的毛病。那麼我們應該為自己和親愛的家人,做好秋冬的身體保健和預防的措施?節目中將為您邀請到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主治醫師,跟我們分享秋冬保健的知識!
醫師建議一般民眾在秋季如何做飲食的調理:
1因秋燥易耗傷津液,引起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咳嗽等見證。故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
2.老人早餐宜食粥:
醫師建議一般民眾在秋季如何做日常養身保健方法:
1.“白露不露防秋寒”
2.“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秋凍有益但防過度”:
以衣薄衣、冷水洗臉、擦鼻或洗冷水浴,加強禦寒鍛鍊,增強神經興奮與心肺功能。但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肺心腦血管疾病等不宜。
3.秋天氣候乾燥,可於室內放一杯水、晾濕毛巾或使用加溼器來維持空氣中的溼度。
4.不宜運動過度以防汗出過多陽氣受損。
5.腦血管患者秋季鍛鍊宜選擇晚餐過後。
6.注意胃部的保暖,調節飲食無盲目進補。
7.秋季勤梳頭
8.按摩通大便
對於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與幼童是否有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1.老年人多有心血管與腸胃的問題,所以尤其要注意保暖,避免清晨外出多注意天候增添衣物避免受涼。避免做”秋凍”的鍛鍊可多梳頭按摩。早晨宜多吃熱粥。
2.幼童也是多注意天候增添衣物避免受涼引發傷風感冒。注意避免飲食生冷食物引發腸胃炎。
在季節轉換的時節,最後請醫師再跟我們聽重呼籲一下要注意的地方
3.古有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在此節令不宜過度耗散體力,適合把精神內斂,能量潛藏。以利未來年的機體功能活動儲備能量。
4.注意自己本身的身體狀況配合清補柔潤的飲食與日常保健鍛鍊。

( 2010-10-06 )

冬病夏治 中醫治療揮別過敏

冬病夏治 揮別過敏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賴佳鈺醫師
順應節氣來增進治療效果,是中醫診病的一大特色,其中又以氣喘、鼻過敏最應把握夏天人體陽氣旺盛的時機,冬病夏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賴佳鈺說,過敏問題在冬天特別嚴重,此時調整好體質,事半功倍。 

賴佳鈺指出,過敏性疾病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等,有可能單獨發生,也可能先後或合併發生。尤其最常見的小兒氣喘,已成為一大健康威脅,因此從九十五年起,該院中醫兒科承接全民健康保險小兒氣喘緩解期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試辦計畫,針對十五歲以下的氣喘患者,進行中醫照護,去年就有五十二名病童接受整體療法。可喜的是,病童表示,治療後胸悶、咳嗽、鼻塞等症狀獲得改善,氣喘發作次數減少。 

門診中,醫師確診後會依患者體質開方,配合氣霧治療,來減輕呼吸道痰阻。其他還包括經絡穴位推拿、穴位藥物貼灸,以促進經絡循環,增強臟腑功能。賴佳鈺強調,處方不但因人而異,也要視病程而定。急性期中藥以化痰宣肺為主,選用麻杏甘石湯、定喘湯、小青龍湯等方,目的在改善因分泌物過多導致的呼吸道阻塞。來到緩解期,則用麥門冬湯、生脈飲、桂枝湯調理體質,減少氣喘發作。 

中醫兒科累積多年經驗,最近在世界過敏免疫期刊發表指出,麥門冬湯能改善輕度與中度氣喘在緩解期的臨床症狀,增加第一秒用力吐氣容積,提升肺功能,降低血清中過敏原IgE總量。其他研究更顯示,中西醫合併治療,能有效緩解氣喘發作症狀,減少使用抗組織胺和類固醇。過敏患者日常生活保養之道,首重環境清潔、寒溫控制,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易引發過敏的蝦蟹海鮮、花生,以及冰品甜食等易助濕生痰的食物。

中醫治療鼻過敏...跟過敏性鼻炎說byebye!

跟過敏性鼻炎說byebye!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賴佳鈺
                                                       (刊登於媽媽寶貝雜誌)

掛著大大的熊貓眼,總讓別人誤以為孩子徹夜未眠?
每到了季節交替之際,小寶貝的鼻水總是滴滴答答流不停?
小感冒拖了很久未痊癒,看了醫生才知原來是過敏性鼻炎在作祟?
過敏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根據統計,約有4成左右的小朋友深受過敏性鼻炎困擾,其實,過敏是可以經由適當得宜的控制來改善病情,我們請到了專業的中醫師教你如何調理,快跟過敏性鼻炎說byebye!
消除熊貓眼
進入10月,天氣開始逐漸轉涼,雖說脫離了夏季的炎熱黏膩,現在應該是氣溫最舒適的季節,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小寶貝最近時常把眼睛揉得紅紅的、三不五時就打個噴嚏、鼻水總是流個不停?小心!這一切可能都是過敏性鼻炎在作祟!
熬夜熊貓眼?是過敏性鼻炎!
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是小朋友最常見的3個過敏問題。雖然一年四季過敏都有發作的可能,但是每到了春季(約3、4月)和秋季(約10、11月),就是一波就診人數攀升的高峰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中醫內婦兒科主治醫師賴佳鈺表示,在這樣季節交替的時分早晚溫差特別大、空氣中濕度較高,因此誘發了過敏的症狀顯現,讓有過敏困擾者總是苦不堪言。
過敏體質遺傳機率高
過敏問題和遺傳大大相關,若父母雙方皆有過敏困擾,孩子的過敏機率是4分之3,而父母中任一方有過敏疾病者,其過敏機率是3分之1;不過如果家族成員有過敏病史,也表示有潛在罹患過敏疾病的可能。
常見的過敏疾病有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等等,雖然爸媽的過敏可能顯現在「過敏性鼻炎」上,但到了小朋友卻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嚴重者甚至多種過敏疾病交替發作,所以爸爸媽媽可不要誤以為過敏的臨床表現會是「相對」的,應該隨時替孩子注意所有可能的問題喔!
感冒v.s.過敏 症狀大不同
有時小朋友一直咳嗽、流鼻水,家長分辨不出孩子究竟是感冒還是過敏,賴佳鈺醫師說明:「感冒的病程約歷時一週左右就會痊癒,和持續許久、必須長期抗戰的過敏性鼻炎有些不同。」再加上感冒常伴隨著發燒、喉嚨痛、濃痰等感染的症狀,症狀一整天都會出現讓小朋友深感不適,而過敏只在接觸到過敏原或早晚溫差大的時候發作,到了中午和下午溫度穩定時症狀趨於緩和,家長可從這些現象區別出兩者的差異。
熊貓眼的誕生──血液循環不佳導致
除了前文提及的打噴嚏、流鼻水、鼻塞之外,賴佳鈺醫師替我們說明,若鼻子常有上述過敏症狀顯現,會導致鼻子週遭血液循環不良、淋巴代謝不佳,導致孩子臉上總是掛著大大的熊貓眼,讓大家誤以為他前一晚大概又沒睡好了。
過敏性鼻炎照顧知多少
過敏≠免疫力不好
事實上,過敏是小朋友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反應過度靈敏的表現,所以家長不應該將焦點放在提升免疫力,而是著眼於如何讓免疫力維持平衡。因此,那些標榜可以提升免疫力的蜂膠等補品其實並不適合過敏的孩子食用,爸爸媽媽可不要弄錯了喔!另外,大家總有「體質不好?補一下就可以改善了!」的迷思,可是胡亂進補對小朋友來說太過刺激,很可能有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替小朋友調養過敏前,最好還是先請醫師對症下藥會比較好唷!
從居家環境改善過敏
提到常見的過敏原塵蟎、灰塵、黴菌等等,它們體積雖小卻無所不在,是個居家環境中惱人的過敏源頭。賴醫師建議,應該要盡量減少生活中窗簾、地毯的鋪設,毛絨絨的毯子和絨毛玩具也最好不要讓孩子接觸,另外,家有過敏兒的家長必須辛勤一點的清潔打掃,在連日下雨時使用除濕機除濕,換季衣物使用前也不要貪圖「衣物還香香的不用再洗一次」的方便,並且保持室內外的通風,可以降低過敏的發生機率。
以穴位按摩舒緩鼻炎
如果小朋友有過敏性鼻炎的困擾,在晨間起床前可以將手掌掌心搓熱後替孩子覆蓋在鼻子上,以溫度加速氣血流通,可以減少吸入冷空氣導致噴嚏連連;另外建議爸爸媽媽幫小朋友按摩鼻通、迎香、風池、合谷等穴位來增進氣血循環,以指腹在每個穴位按壓3到5秒後放鬆一下,每次按摩各按壓10次,每個穴位早晚按摩各30下即可。
(1)鼻通: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及鼻唇溝上端盡處。
(2)迎香:鼻孔旁量取五分,與鼻唇溝交叉點。
(3)風池:頸後大筋的外緣,髮際之上的凹陷處。
(4)合谷:食指與拇指兩掌骨間的凹陷中。
針灸,幼童不宜
針灸是把針針入穴道中,把經絡氣血做個調節,療程需歷時約20分鐘左右,對於活潑頑皮的小朋友有些危險性,加上有的小朋友看到針會緊張,肌肉的緊繃可能導致針彎曲或滯針,因此不建議幼童進行針灸治療,以穴位按摩替代也有不錯的效果。
薄外套、口罩 預防過敏發作好幫手
在季節交替時分,建議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外出應隨身攜帶薄外套和口罩,時時作好保暖工作,不但能避免溫差過大刺激過敏發作,也同時可以降低罹患感冒的機會喔!
老祖先的智慧,以食補溫和改善體質
以中醫的理論而言,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體質特性,能針對體質對症下藥,治療的成效自然會更好。舉例來說,體質虛寒者有四肢冰冷、食欲不振、易拉肚子、易感冒的特徵,調養會著重在補陽、補氣;而體質燥熱者口乾舌燥、面色紅潤、易流鼻血、舌苔黃白,調養的重點則在於滋陰清熱、調整氣血循環,並加強蔬果、水分的補充,兩者略有不同。
過敏改善第一步 飲食均衡不挑食
營養充足、飲食均衡,是擁有健康身體的不二法門。若小朋友有過敏困擾,建議家長就不要給小朋友食用過多寒涼性質的瓜果類食物(會讓身體水分代謝的能力變差),以平性溫和的食物為佳。另外賴醫師也特別提醒,每到了天氣轉涼就常聽到家長讓小朋友吃薑母鴨、藥燉排骨食補,但一味食補往往會加強體質燥熱的問題,家長不得不慎。
寒性食物 榨菜、茼蒿、芥菜、海帶、金針、絲瓜、冬瓜、綠豆、白蘿蔔、竹筍、蘆筍、梅乾菜、枇杷、茄子、芋頭、西瓜、香瓜、橘子、枇杷、椰子、柿子、梨子、奇異果、百香果、蝦、墨魚、蟹。
平性食物 菠菜、莧菜、青江菜、九層塔、青椒、番薯、玉米、甜豆、南瓜、紅豆、馬鈴薯、紅蘿蔔、四季豆、秋葵、紫蘇、蓮霧、蘋果、香蕉、水蜜桃、雞肉、牛肉、鵝肉、鯉魚。
熱性食物 蔥、薑、大蒜、洋蔥、辣椒、桂皮、蒜頭、榴槤、龍眼、荔枝、羊肉、鱔魚。
過敏改善第二步 溫和調補好美味
(1)粉光參補氣:
粉光參(即為西洋參)有益氣、清熱、養陰的作用,卻不像人參過於滋補,所以如果小朋友是一般體質或體質偏虛,在沒有發燒、鼻竇發炎等感染的現象為前提下,可以用一些粉光參再加紅棗(紅棗有潤肺補血功效)沖泡成飲料,幫小朋友溫和的調補。
(2)四神湯健脾:
四神湯是以蓮子、芡實、淮山(山藥)、茯苓這四味藥材組成,若再酌量加入薏仁與排骨,熬煮後十分美味可口,小朋友的接受度也都很高呢!(可是懷孕的孕媽咪忌食,因為薏仁有滑胎功效。)
除此之外還有四君子湯(內含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是藥性溫和的方劑,主要作用在於健脾、調養虛弱的腸胃;或是以黃耆、紅棗、黨參酌量煮成茶飲,都是很適合小朋友的調補良方。
但是賴佳鈺醫師細心叮嚀,雖然文中提及的食補方式都很溫和,但仍然建議先帶小朋友給中醫師診斷過後再量身調整藥方服用,對症下藥治療起來的效果也會更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你家的寶貝也可以告別惱人熊貓眼,還孩子健康好氣色!

賴佳鈺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碩士生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學士
台灣大學醫事技術學系學士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總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中醫內婦兒科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
模特兒/俏皮弟弟品叡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